她的名字叫陳秀艷,秀美的秀,艷麗的艷。可是,她卻在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太平山村的陽光烈日和泥土溝壑間,忽略了青春曾帶給她的秀美;執政16年以來,鄉親們沒有見過她穿過一件艷麗的衣服,大多數時候,她都是輕車簡從、挽起褲管、擼起衣袖,素面朝天地和大家一起勞作在田間地頭,一起奮戰在抗洪搶險和處理突發事件的第一線……
很多時候,鄉親們心疼地說:“書記,歇一會吧,這些累活由我們來干……”
“不,我是你們的村干部,我不能袖手旁觀……”
說完,陳秀艷又像是一只旋轉的陀螺一樣,像一個地道的漢子一樣,揮汗如雨,在勞作的人群中,隱隱閃現。
她是一個女人,卻生得了一副男兒心。
她有一個秀麗嬌艷的名字,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基層把青春奉獻。
她就是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太平山村的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——陳秀艷。
清晨的太平山村日光熹微,入秋以來的稻田一片莽莽金黃。為了采訪到陳秀艷,我們踏著清晨的微露,來到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。然而,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,陳秀艷一大早,就到農戶家中去體察民情了。桌上的茶水還沒有來得及喝上一口,氤氳的熱氣升騰起來,很快就被秋天的寒意沖散開來……
這是陳秀艷在太平山村執政的第16個年頭,在這漫長的16年里,太平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從陳秀艷帶領村委會班子掄起鎬頭,翹起地上的第一鏟土開始,這里的一切,仿佛都像是春天萌動的大地,震顫著改革發展的脈搏,逐漸恢復了搏動的生機……
2000年,陳秀艷在組織和群眾高度信任之下,接管了這個亟待改革的小村莊。雖然多年以來一直和丈夫一起經營民營企業,積累了一些建設與管理經驗。然而,面對著這樣一個“搞建設沒有錢,下大雨滿地泥”,還背負著多年來摸索發展而欠下70多萬元欠款的落后村莊,陳秀艷竟是焦灼得,一夜沒合眼。
“沒有錢,可以從我家里拿,沒有人,我可以帶著大家一起干,關鍵是,錢要花在刀刃上!”
經過了反復的思量與斟酌,陳秀艷不顧親戚的反對,毅然決定把自己家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飯莊無償給村里經營。就這樣,鄉親們齊心合力經營飯莊,短短的兩年時間里,不僅還清了村里的70多萬元欠款,還讓村里建起了嶄新的村部和4個工廠。截止2003年底,村民人均收入達到6000多元,鄉親們不出家門就能找到稱心的工作,越來越多的投資商也開始關注太平山村,并愿意到這里投資發展。
這是一個閃光的開端。
2003年,市區文明辦計劃發展太平山村為“十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金卡”活動試點,為了給村里爭取到這難得的機遇,陳秀艷為村里的困難戶做出了“誰還不起貸款,我來還”的承諾,就此在村里成功發展了62戶道德信貸金卡戶,一舉為村里爭取到了200多萬元的發展資金。村里的近40戶低保戶一下子減少了20多戶,黨員也發展到了近60人。太平山村乘著“十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金卡”項目的東風,從一個落后的小鄉村蛻變成了全國文明村,創新發展的先進經驗也不脛而走,成為了全省乃至全國農村致富的好典型。
致富有了門路,環境也要改善。為了讓鄉親們不再沒水吃、怕大雨、怕大雪、怕走夜路。陳秀艷奔走于上級主管部門與社會各方之間,籌集多方資金,為村里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、修整了道路,設置了路肩,安裝了路燈……錢不夠時,從家里拿,人手不夠,親自上陣。
當太陽再次從地平線升起,太平山村的莽莽山林,在筆直干凈的村路上投射下溫柔的倒影,人們在道路的兩旁種花種草、趕集、歡笑;當月上柳梢,新建的健身文化廣場律動心弦,明亮如晝的路燈下人影婆娑,相聚同歡。
變化,就在這個曾經寂寞的小山村里破土發芽。秸稈燃氣站、新改造的農廁、沿街設立的環保垃圾箱、鄉親們家中新架設的煤氣灶、和城里住宅別無二致的水沖式廁所……一個又一個細節的變化,讓鄉親們在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朝夕之間,慢慢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改變與不同,也在每天的勞作中有心而發地煥發出希望與喜悅。
然而,對于陳秀艷來說,這一切,還僅僅只是開始。要想讓鄉親們徹底脫貧致富,光依靠“輸血”是不行的,必須開辟新路,實現“造血”脫貧才行。于是,陳秀艷,這樣一位鄉村女干部,開始了“走出去、拿回來”的大刀闊斧的創新與改革。她帶領著村委會班子積極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,秉承著“學習透、應用好、他山之石、可以攻玉”的一股鉆研與韌勁兒,帶領著全村鄉親,走起了特色農業產調之路。在全面綜合分析了太平山地處洼地,三面環河,三地交界的自身條件之后,陳秀艷決定,全村開展以種植業為基礎,以發展畜禽養殖業為主,以勞務輸出做輔助的經濟發展的新思路,并因地制宜制定了《太平山村產業發展規劃》,大力發展養雞、養豬、養牛合作社,依托加強對村民的技術學習與專業技能的授課與培訓,培養產業帶頭人和科技農業標兵,集中全村力量發展農業生產,以先富帶后富,以技術帶創新路。
時光荏苒。今日的太平山村已舊貌換新顏。16年來,陳秀艷為太平山村付出了太多,她嘔心瀝血、積勞成疾,卻總因為工作太忙不去按時就醫,吃藥也像吃飯一樣習以為常。對自己特別“摳門”,卻自掏腰包資助患白血病的村民治病、為殘疾的鄉親包林地、養雞、修房子……
很多村民眼眶濕潤地說,“陳書記是我們的主心骨,看到她大把大把地吃藥,我們是真的心疼啊……”
感激、感動,無以言表。
這樣的一位鄉村書記的故事,被廣為傳誦,像清泉一樣沁人心田。它不僅激勵著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的鄉親們共勉前行,更為全國的基層干部帶來了思想與行動的鼓舞。對陳秀艷而言,紛至沓來的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的榮譽與獎勵并不是她的人生目標,她的人生,是奉獻的人生,是心系百姓的人生。
用她的話來講,“太平山村是黨賦予我的陣地與責任,我需堅守,不忘初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