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營口之窗“生活隨筆”)跛腳也要走天下(隨筆)
眾所周知,人老了,腿腳便不再聽使喚了。先是膝蓋隱隱作痛,繼而步履蹣跚,甚至有人不得不倚杖而行。
我們小區是老舊小區,這里的老年人很多,面對這般境況,反應各異。有的終日唉聲嘆氣,仿佛生命已到了盡頭;有的則強作歡顏,在兒女面前裝出一副"我很好"的模樣;還有的干脆閉門不出,將自己囚禁在四壁之間,與外界斷絕往來。
然而,也有一種老人,明知腿腳不便,卻偏要每日往外走走。我認識幾位患有腦血栓的老人,每日清晨堅持在立交橋下或小區里緩緩而行。盡管步子極慢,有時甚至要停下來喘息片刻,但從不間斷。問他們為何如此堅持,得到的回答是:"不走,就真的走不動了。"
這話看似平常,實則大有深意。人的身體,原是用則進,廢則退的。腿腳固然不靈便,但倘若因此便不動彈,只怕連那殘存的一點力氣也要消盡了。這些人深諳此理,故而不肯輕易屈服。
我曾見他們有的跌倒過,路人欲上前攙扶,他們卻擺手拒絕,自己掙扎著爬了起來。事后他們說:"讓人扶慣了,自己就真的站不起來了。"這話聽來倔強,卻也不無道理。
老年人最怕的,其實不是身體的衰敗,而是精神的萎靡。一旦認了老,服了輸,那便真的老了。反之,縱使腿腳不便,只要心中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,便不算真老。
古稀之年,身體的變化原是自然之理?;倚膯蕷夤倘粺o益,強裝無事亦屬多余。最要緊的,是認清現實卻不被現實所困,接受局限卻不被局限所縛。腿腳不靈便,可以拄杖;走不得遠路,可以近游;出不得遠門,可以讀書。天下之大,原不只在腳下,更在心頭。
老年人常被比作夕陽,對此我并不茍同。夕陽雖好,畢竟是將盡之光;老人則不然,縱使身體衰敗,智慧與經驗卻與日俱增,恰如陳年佳釀,愈久愈醇。跛腳走天下,走的不是地理上的天下,而是生命中尚未探索的境地。
所以,拄杖而行又何妨?走得慢些又何妨?只要不停下腳步,天下便在腳下。
2025年暮春
供稿作者:李同雁,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更多信息,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、視頻號:營網天下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上一篇:營口:穿越千年說屈原——于仁傳
下一篇:相約黃丫口,邂逅杜鵑花——王娟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