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普通浴缸、一個簡易的浴盆,搭載一臺自動循環泵,4個人利用水渠拖拽,另外的4個人手持噴頭作業,一天就可為水田噴施防治稻瘟病的藥劑、追施穗肥500畝。營口鵬昊集團公司二大隊四中隊利用水渠天然的水網,巧用革新后的植保機械田間作業,提高了勞動效率,確保了作業效果。

利用革新后的植保機械4人同時作業。霧化效果非常明顯;
每年7月末,在常規水稻生產田里,鵬昊集團公司各中隊都要噴施防治稻瘟病和立枯病的農藥,同時追施穗肥,這是確保水稻生長與高產的作業環節之一,每年此項作業都讓中隊長勞心費神。近幾年的常規作業方法是:中隊長組織人力,用農用車拉運一只水罐,內裝配好濃度的藥劑,連同噴藥的循環泵一同停在農道上,一名作業人員手持配有長長膠管的噴頭在水田中往復作業。因為一名作業人員行進時只能噴灑7至8米寬的范圍,一條寬約40米、長500米的水稻作業區,這名作業人員須往返作業5次,才能完成預計工作量,作業人員往往是筋疲力盡,噴灑的農藥及液態肥常常濃度過高,噴藥因為有遺漏點,作業質量達不到預想效果。
兩年前,原五大隊副大隊長張榮武組織兩名工人進行植保機械革新,他們將循環泵和配好的藥劑及液體肥裝在一只焊接好的小鐵船上,組織2至4人利用稻田的水渠拖拽、另外的4人同時手持噴頭同步作業,每個人的作業寬度為7至8米。由于作業用水從水渠中自動汲取,保證了藥液和液態肥達到稀釋倍數,加之4人同步作業,噴施的范圍彼此交叉,作業時霧化效果十分理想。利用天然的水網,革新后的植保機械作業效率驚人,吸引了省內外的植保機械生產廠家紛至沓來、參觀學藝。
金忠澤大隊長調至二大隊工作后,將此項作業方法帶到了二大隊。起初中隊長不掌握作業要領,部分中隊長也有畏難情緒。四中隊中隊長任延東去年初試此種革新后的植保機械時,沒等載有循環泵的"小船"行至作業區的一半距離,不是配好的藥劑全部打完,就是剩余的藥劑多得超乎計劃用量幾倍,操作的農工有些灰心失望,但細心的任延東不畏失敗,不斷總結和調試,終于把握了作業要領:首先水渠要做到沒有雜草,水面保持合理高度,這樣搭載循環泵的"小船"載著“浴缸”和“浴盆”能夠勻速行進,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環——要控制好循環泵上的配比開關。
4名農工拖拽載著植保機械的“小船”在水渠中行進;
今年再次作業時,中隊長任延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"今年的作業效率比去年高了許多,作業效果好,又節省了人工,一天作業至少500畝,我們中隊1500畝稻田三天作業完畢,別看我們中隊的作業機械簡陋,那可是我們獨家的'秘密武器'啊!”
革新后的植保機械看似簡陋,卻非常實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