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營口之窗“焦點網談”)從2020年春節的新冠疫情初期,至國慶節、中秋節兩節期間,根據有關要求,我市殯葬服務有新變化:營口市殯儀館取消遺體告別儀式預約;收縮祭祀守靈時間,即逝者家屬祭祀守靈時間從過去的上午至晚上,縮短為從上午至下午兩三點鐘;停辦大型招待酒宴(進入4月份,我市酒店、“大包桌”恢復了聚餐經營)。
疫情時期殯葬改革,喪事從簡,得到了逝者家屬的普遍理解和支持,認為無論是精力和財力上都減輕了負擔。
我市上次的殯葬改革是在2012年,當年市政府相繼出臺了《營口市殯葬管理辦法》及《補充規定》,明確提出“城區內居民不允許在家中舉辦喪事活動,祭祀守靈一律在市殯儀館進行”。
這次殯葬改革雖然改變了居民在家中辦喪事的傳統習俗,但因為增加了在殯儀館祭祀守靈,市民每遇親朋好友家的喪事,到殯儀館的次數往往由過去的一次,變為兩次,加大了車輛在市內與殯儀館之間的流量,導致殯儀館每天都聚集著大量機動車。
而逝者家屬除了要在殯儀館租用祭祀守靈房間,還要在房間內擺放花圈、花籃,這項消費不降反增;市內酒店或“大包桌”的招待酒宴,以及殯儀館附近小飯店的“水桌”還是要辦。至于花圈、花籃,逝者家屬一般要花費數百至上千元,紙活兒(扎紙馬等)花費數百元至數千元。去除辦招待酒宴和寄存骨灰、買墓地費用,逝者家屬的這些消費一般在一兩萬元。白事大操大辦、鋪張浪費的風俗依舊。
因此,這次殯葬改革并不完善,也不到位,社會各界要求繼續殯葬改革的呼聲一直比較強烈。營口殯葬改革的落后局面,與營口爭創“文明城”和開展的“營口有禮”活動,顯得格格不入,很不適宜。
如今,距上次殯葬改革已經過去近10年,目前疫情形勢基本穩定,后疫情時代殯葬改革應該何去何從?答案是:營口殯葬改革應順勢而為,更進一步。這是因為抗“疫”為殯葬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;市民齊心協力抗擊疫情,理解支持喪事簡辦,是殯葬改革的良好基礎。
為此建議:我市高度重視殯葬工作,進一步推動“文明祭祀、節儉辦喪事”扎實開展。修改完善《營口市殯葬管理辦法》,下發《關于殯葬管理改革的通告》。具體措施如下:
——鑒于目前疫情形勢穩定,取消殯儀館告別儀式預約的規定原則上予以保留,對要求舉行告別儀式的,要減少參加人員;縮短逝者家屬祭祀守靈時間的規定予以保留。
——規范殯葬服務,調控喪葬用品(特別是骨灰盒)和服務價格。出臺惠民舉措,引導逝者家屬理性消費,像北京等地那樣推出“千元殯葬服務”組合,減輕市民負擔。為減少浪費,可提供花圈、花籃(人造花)租賃服務,或由有關部門免費提供。
——規范殯葬執賓(民間喪事中介人)行為,實行持證上崗、掛牌服務;執賓不搞封建迷信活動,不代辦酒店和“大包桌” 酒宴聯系事宜,以此控制喪事活動規模,防止其吃回扣,借機斂財。
——加強宣傳引導,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。營口白事的大操大辦,催生了省內外少有的“大包桌”現象。要宣傳和引導逝者家屬,摒棄陳規陋習,不搞大操大辦,減少鋪張浪費,像省內外的北京、沈陽、大連等城市那樣壓縮招待酒宴規模。黨政領導干部帶頭喪事簡辦,不辦大型招待酒宴。
殯葬是民生大事,實現“逝有所安”、減輕逝者家屬負擔,是新時代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。為此,要為群眾提供數量充足、質量可靠、價格合理、綠色文明的殯葬服務,大力推進營口的殯葬改革,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為營口“創城”作出新的貢獻。
文章作者:郭志民,原《營口日報》記者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稿件,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。
上一篇:營口地標建筑建議——老百姓的想法,市民的設計
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