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營口之窗“營網視界”)千年白臘古樹:山村歲月里的生命傳奇
趙洪健
在遼寧省蓋州市小石棚鄉于屯村,一株歷經2600余年風雨的白臘古樹,如一位靜默的長者,守護著這片土地。步入村落,便能望見它枝干間纏繞的紅布,那是村民們對它的敬仰與寄托。
滄桑古樹:歲月雕琢的活體史書
這棵古樹高達15米,6米粗的樹干需5、6個成年人才能合抱。皸裂的樹皮刻滿千年時光的褶皺——它看過朝代更迭的烽火煙塵,聽過田間地頭的耕織歌謠,也見證了村民們的婚喪嫁娶、悲歡喜樂。當干旱席卷山村,它以根系深扎巖層的堅韌,守護著村落水源;當狂風暴雨肆虐,它如巨傘般撐開枝葉,庇佑著腳下的土地。歷經雷劈、蟲害等重重劫難,卻依然枝干遒勁,新芽勃發,用挺拔的姿態詮釋著生命的頑強。
精神福地:村落里的情感紐帶
古樹是村民的“精神圖騰”,更是孩子們的樂園。盛夏時節,濃蔭如蓋的樹下,總少不了孩童嬉戲的身影——捉迷藏的歡笑聲穿過枝葉,跳房子的粉筆線印在樹根旁,這里承載著幾代人的童年記憶。年長的村民常坐在石凳上,對著古樹講起“神樹佑村”的傳說:相傳曾有山火逼近村落,古樹竟在暴雨中迸發奇異光華,最終火勢繞過村子轉向他處。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,讓古樹成為村落文化的鮮活載體。
文旅密碼:激活山村的綠色引擎
作為遼寧省內罕見的千年白臘古樹,它如今已是于屯村的“生態名片”。每逢節假日,慕名而來的游客總會在樹下駐足,或觸摸斑駁的樹干感受歷史質感,或掛上紅繩許下心愿。村里順勢開發“古樹文化游”,推出民俗體驗、生態采摘等項目,讓這棵“活文物”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支點。春風中抽新葉,秋陽里染金枝,古樹用四季變換的美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深山,探尋歲月沉淀的奧秘。
從刀耕火種的年代到鄉村振興的今朝,這棵白臘古樹始終以靜默的姿態,續寫著自然與人文共生的傳奇。它是山村的根,是流動的史,更是鐫刻在大地上的生命史詩,讓每個仰望它的人,都能在年輪的紋路里,讀懂敬畏與傳承的重量。
供稿作者:趙洪健,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更多信息,請關注公眾號、視頻號:營網天下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上一篇:畫說營口老建筑之七——趙韜光
下一篇:游楞嚴寺公園——趙志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