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營口之窗“生活隨筆”)師生趣事(二則)
一字之差
王鳳翔 吳熙山
上世紀60年代初。某日。
劉老師正在臺上情緒激憤地講《收租院》群組雕塑。他說,《收租院》陳列于四川大邑縣劉文彩莊園,它以連續情節展示地主收租全過程,集中再現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。作者原僅希望塑造一組反映地主階級罪惡的展模,沒想到帶來一組震撼世界的藝術珍品。至今,《收租院》已吸引近百個國家數以千萬觀眾。
他繼續說,劉文彩莊園位于大邑縣安仁鎮,距成都50余公里,占地百余畝,大地主劉文彩極盡奢華,罄竹難書……
劉老師正滔滔不絕,卻猛然發現一同學似乎在走神,便迅疾讓他站起,單刀直入,立問:
“剛才老師在講什么?”
“在講大邑縣大地主劉文景!”
一字之差引爆同學們大笑。笑他把老師劉文景的名字說得非常順溜兒,并和大地主三個字緊緊地連在了一起(當年“大地主”三個字如同惡魔一般,誰都不愿意沾上一點邊),不過,剎那間大家都十分明白,這位同學是說禿嚕嘴了。
老師也憋不住笑,笑同學一時說錯話的可愛。笑同學回答問題時很緊張的樣子。
老師心底當然很坦然,一點也沒有降低他講課時的飽滿情緒。他心里明鏡似的,他跟大地主劉文彩沒有一絲瓜葛,便略帶風趣地說:“好吧,現在,遼寧‘大邑縣大地主’劉文景,繼續講四川大邑縣大地主劉文彩……”
作者簡介:王鳳翔(女)吳熙山(男),1966年營口四中三年八班同班畢業,1968年上山下鄉插隊農村。現已退休。
抓老師頭發
馬春華
六十年前,營口市四中有位年輕的老師帶領一群少年學生,去河北農村勞動。
那時候,老師帶領學生下鄉時,要求師生同吃同住同勞動。這天晚上,勞累一天的師生,個個像小泥鰍似的,躺在同一鋪炕上,很快便進入夢鄉。不想,在夜深人靜時,忽然聽得有人在夢中忍不住大聲喊叫:
“你干什么?”
“你干什么!……”
“住手!——”
“住手!——”
那大聲喊叫的人是劉文景老師。那狠狠地抓劉老師頭發的人,是緊靠他睡在身邊的學生叫張樹成。
張樹成平日里給同學的印象是文質彬彬的,想不到在夜晚,睡夢中居然緊緊地抓著老師頭發不放,不停地晃動。
老師莫名其妙地喊著,同寢的人被驚醒,蒙朧中依稀見得,老師在捂著頭護著頭,張樹成絲毫沒有要放下手的意思,口里還不住聲地喊著:“插秧!插秧!”
睡在同一鋪大炕的同學剎那間都被驚酲了,個個都把眼睛瞪得賊亮……
都說夢為現實的反映。當時的現實是,一群少年連續幾天插秧,疲累的神經和肌肉支配下所形成的習慣性動作,已經刻骨銘心了。
(注:這是作者同班男同學、當時跟老師睡在一鋪炕的趙子泰,講給她聽的一個真實的故事)
作者簡介:馬春華,1966年營口四中三年八班畢業,1968年上山下鄉插隊農村。現已退休。
來稿推薦:劉文景。著名作家、原營口日報記者、當年營口四中老師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更多信息,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:營網天下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上一篇:夕陽下的輪椅——徐慶生
下一篇:最后一頁